术中不同物理干预预防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
发布者: 新希望医疗 浏览次数: 0
研究背景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即血液在深静脉腔中无法正常凝结而引发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以下肢胀痛、浅静脉扩张、腓肠肌张力增加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血栓脱落将继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相关研究发现,妇科肿瘤患者发生DVT的风险较高,若术中未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术后DVT发生率约为50%。梯度压力弹力袜(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GCS)、足底动静脉泵是临床常用的DVT物理预防干预,两者均通过机械作用原理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加快足部与股部静脉血液流速,从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目前,临床中单独使用一种物理措施预防患者术后DVT的效果已经被认可,联合应用两种物理预防措施的效果也已经有研究,但仍需进一步加以证实。因此,本研究选取79例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单独使用GCS、GCS联合足底动静脉泵预防患者术后DVT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9例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9)。
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梯度压力弹力袜(GCS)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GCS联合足底动静脉泵干预。分别于术前、术毕即刻、术后第3天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凝指标、下肢静脉管径和血液流速及术后DVT发生率。
研究结果
1. 两组妇科肿瘤患者术前、术毕即刻、术后第3天的血凝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PT、APTT存在组间、时间、交互作用,且主效应显著(P<0.05)。术毕即刻、术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两组妇科肿瘤患者术前、术毕即刻、术后第3天的下肢静脉血液流速和管径比较
两组患者股总静脉管径、股深静脉管径、静脉血液流速存在组间、时间交互作用,且主效应显著(P<0.05)。术毕即刻、术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股总静脉管径、股深静脉管径、静脉血液流速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两组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1个月、3个月DVT发生率比较
术后第1天、第3天、1个月、3个月,观察组的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中GCS联合足底动静脉泵可改善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加快下肢静脉血液流速,降低患者DVT的发生率。
免责声明:参考内容和本页图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新希望医疗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